你们俩坐在这里,喝水、抽烟,摸了什么,都能把你们的生物物证提取出来。”法医尹建华这样形象地形容DNA生物物证。在犯罪现场,DNA技术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只要你到过犯罪现场,你都有可能留下看不见的犯罪证据。这已不是那个仅靠A、B、O血型指认凶手的年代,DNA正以其唯一性在各大犯罪现场被提取,作为呈堂证供。
在如今的全国打拐活动中,DNA亲子鉴定更成了被拐儿童与父母双亲相认的最好证据。那么,昆明警方是如何运用这一高新技术的?本报记者带你走进昆明市公安局DNA实验室。
指纹门禁系统
进入实验室的第一防护
昆明市公安局DNA实验室的全称为昆明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技术处法医科生物物证室,1997年6月建立,承担着全市重、特大刑事案件的生物检验鉴定工作。这一实验室现设在昆明市公安局刑侦支队,也是全省两家达到公安部二级实验室标准的规范化实验室之一。另一间实验室设在省公安厅。
李安,42岁,目前是昆明市公安局DNA实验室的负责人。在他的带领下,日前,本报记者得以进入昆明市公安局的DNA实验室。
“由于人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生物检材,因此,DNA实验室要实行严格的人员和物证分流。”
基于这个原因,为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实验室产生污染,在DNA实验室门口设有一套指纹门禁系统。此外,实验室门口的地板上还铺设有粘尘垫,进入实验室前,双脚踩上去,粘尘垫可以粘去鞋上的尘埃。
即使如此,过了“第一关”,进入实验室后,我们再次被领进了一个房间,李安为我们取来了工作服和鞋套,穿戴完毕,才得以依次参观各个房间。
实际上,房间里最大的“宝贝”就是各种正在运转的仪器。李安讲解道,整个实验用房面积约300平米,实验室设有受理区、准备区、DNA提取区、扩增区、检测区、DNA数据库工作区、试剂调配区、物证和样本保管区等多个区域。实验过程中,物证通过专门的电子互锁传递窗传递进来,由工作人员提取检材后再送到各实验室检测,最终通过仪器生成数据。
“我们的实验室为了保证空气不被污染,采用了空气净化负压系统,独立的进排风系统保证实验区域之间不会交互污染,实验室内恒温恒湿。”说完,李安又指了指墙面,“为了保证实验室的洁净度,墙面采用的都是不易积灰的专门材料,光洁度很高。”
此外,实验室还设有延电保护器,保证实验室能在停电状态下工作几个小时。“虽然DNA实验室的建设多年来累计投入了2000万元左右的资金,但是值得。比如昆明公交爆炸案,如果案子不破,全市全国的警力都要持续工作,造成的巨大人力物力损耗不说,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也很大。所以,实验室的检测仍体现了其社会价值。”李安说。
李安介绍,目前,DNA检测主要用于案件认定,即对嫌疑人的认定、亲缘关系的认定以及物证串并(证实哪几起案件是同一人所为)这几个方面。“我们的检测还是以案子居多。以前做普通物证,受条件的限制,一个嫌疑人的毛发做出A型,但是A型者有许多,相同的情况下就不能区别,技术手段和检测方法决定了其检验结果没有现在这么精确,证据力不强。但现在我们做DNA,除了同卵双胞胎,每个人DNA分析不一样,终身不变,人体任何部位的DNA分析都是一样的。”
通过DNA佐证破案的案例也不在少数,除了众所周知的云南大学杀人案、公交车爆炸案,还有去年9月15日,昆明阳光海岸小区发生的4人被害惨案。当天,法医抵达现场后,除了发现4名死者的生物物证外,还通过地面上的血迹发现了嫌疑人的生物物证。结合其他一些调查访问和视频图像,警方确定了嫌疑人一个人也可以顺序作案。“最后,昆明警方抓获了嫌疑人赵永贵,也是通过DNA检验技术和痕迹指纹确定就是他。如果只依靠视频,因为视频太模糊,出不了鉴定书,只能说是像这个人。这种时候DNA技术的证据性就显得举足轻重。”尹建华说。
昆明DNA实验室
为49名被拐儿童找到亲生父母
从2005年11月起,昆明市公安局DNA实验室与“全国公安机关DNA数据库”联网运行,此时,实验室已经具备对辖区内DNA数据库大批量人员样本的DNA进行检验的能力,并开始按规定上报数据资料。
西山区黑林铺两名儿童被发现遭掐死在家中,家人回家发现后报案。警方抵达现场后,在地面上发现了可疑毛发,通过检验,排除了当事人,认定是嫌疑人的毛发,但案子却迟迟未破。2005年,当昆明市公安局DNA实验室与全国DNA数据库联网后,警方刚把嫌疑人毛发中提取的DNA数据传输至全国数据库,网络就显示,该DNA数据与发生在重庆与河北的两起案件物证DNA数据比中。原来,该案嫌疑人在河北、重庆犯案时被抓,已经落网服刑。经省外警方审讯,其对在昆明杀害儿童的罪行供认不讳。该案系全国首例成功利用DNA数据库跨省串并破案的经典案例。
经统计,迄今为止,昆明市公安局DNA实验室支持打拐工作,先后为49名被拐儿童找到了亲生父母,在DNA数据录入和串并中,已累计串并案件90余起,破获了一批大案要案。
这些数据无疑也证明了建立DNA数据库的重要性。
本报记者赴汶川采访时,也曾向当时在现场通过DNA检测以识别遇难者身份的尹建华提出过建立公民DNA库的话题,尹建华回复本报记者,建立公民生物电子身份证很有必要,但是也需要立法作为支持,因为涉及隐私、伦理等多方面的问题。
李安介绍,目前,DNA实验室已经开展对违法犯罪(前科)人员的DNA数据建库任务。如果不含DNA数据库建库的数据,去年一年,昆明市公安局DNA实验室案件鉴定受理900余起,检材数达6000余份,1997年至今,累计案件鉴定受理5000余起,检材数达35000余份。
全国各地的公安科技行业正因信息化网络化形成合力,组成了一个有力的打击点,而埋首于DNA实验室的法医们作为鉴定员,也越来越多地踏入法庭,为所提供的生物证据出庭作证。